2010年6月19日 的存档

a4 sets audi’s bar higher
Perusing the wine selection, I noticed a lot of interesting looking specimens from far flung nations such as Chile, Argentina,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Chopin Champagne (yes, from France) was the priciest offering, at $20; there was no end of options at $10 and less. I couldn’t find any dry ros [...]

2010年6月19日15:21 | 1 条评论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富士康在跳到5、6人的时侯,媒体们似乎就开始现场直播啦。南方周末甚至派记者卧底探查原因。关注底层工人的命运,值得赞赏。纵观大多数的论调,无非是工人压力过大,频繁加班,收入很少,以及对未来的绝望,顺便骂骂政府以及所谓的“工会”(本人认为该骂,但不一定是重点)。给人感觉好像富士康员工的处境是大陆最悲惨的。偶有人提出不同的声音,也应值得重视。比如,同样是越南的富士康工人,干着类似的活,拿着差不多的收入,为什么不自杀?富士康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在大陆并不是最恶劣的,那些更残酷的血汗工厂的工人为什么不自杀?所以我认为,只有调查,而且是科学的调查,才能解释这个奇怪的现象。
我不是研究自杀的专家,对公共卫生知识的了解也很肤浅。但从我了解的资讯,在这个事件上好像没有看到来自这两方面权威人士的意见,个人认为他们的结论非常重要。而我们所看到的对自杀原因的分析结果往往来自媒体人,他们对“自杀”这一相对专业的现象上的认识欠缺让我不得不对他们得出的结论保留一定的怀疑态度。这些媒体人往往忽略了几个极其重要的数据,但这些数据他们是无法获取还是不感兴趣,本人不知。如果我来调查富士康自杀事件,将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 富士康员工的自杀率与大陆自杀率的比较
(2) 富士康员工的自杀率与大陆同年龄阶段自杀率的比较
(3) 富士康自杀员工的工种以及有无接触一些可能导致自杀行为的物质
(4) 类似工种在其它国家或地区的工人的自杀率
(5) 富士康资方有无违反中国《劳动法》的举动
卫生部或公安部应该有大陆自杀率以及各年龄段自杀率的数据,尽管可能不准确,还可能被纳为机密,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取。但如果(1)和(2)的数据显示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时,我就不认为媒体应该过度的将注意力集中在富士康身上。在何三畏老师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过一个未经确认的数据,就是“我国平均每10万人中自杀者达20人。按此平均水平,富士康在深圳有员工40万,一年应该有80人自杀。”,如果这个数据真实的话,我个人认为富士康所谓的自杀事件就不具新闻性。统计数据有时是残忍的,但如果统计方法恰当的话,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客观的。我个人认为媒体们没必要再以头条“富士康今又发生第N跳”的标题去吸引注意力。而且我从未见到媒体去仔细分析这些自杀的个案,往往只专注这次是跳楼还是割腕,读者无法获得这些自杀者的工种、性格及精神病史,只记得好像是第10跳的那个女孩是因为精神异常被送入精神科后又被家人接回宿舍后跳楼自杀的。
最后,再以医者的角度去谈谈自杀。调查显示,很多人有过自杀的念头,这个比例很高,好像我也有过,但一点也不坚决^_^。本人身边有人自杀,也有朋友自杀,一位对我很好的也非常凶狠的小学老师就自杀了,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害怕对视她的眼睛,尽管她尤其的敬业。自杀的原因非常的复杂,无非就是内因和外因。内因中最常见的是患有精神性疾病,其中以抑郁症最多(我的那位老师就是)。现在儿童抑郁症也日益被重视,不少学龄儿童出现在家长和老师批评后的自杀行为,最让人难过的是一个男孩用红领巾上吊自杀。抑郁症的发生往往同携带相关基因有关,只有治疗,难以预防;另外是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一些抗癫痫药物、控制哮喘药和戒烟药等),它们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却导致极度的沮丧而产生自杀想法甚至出现自杀行为;有过生育体验的女性,相当一部分在分娩后可能会遇到产后抑郁,无原因的情绪低落(目前认为与产后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急剧波动有关),三级影星陈宝莲就在产后跳楼身亡。我和一位护士同事探讨这个问题时,她就说刚生完小孩后,心情低落,特别想死。我儿子刚出世时,妻子也出现过一段时间的情绪障碍,但她说了出来,于是服了几片安定(安定除了助眠,还有较好的抗焦虑作用),度过了这个时期,就好啦;还有,长时间、低剂量慢性吸入实验时麻醉动物用的乙醚也会导致实验人员的抑郁,我们被告知,如果突然出现情绪的低落就要小心乙醚中毒。外因嘛,无非是工作和精神压力,以及对未来的绝望(比如文革时期的急剧增多的自杀行为,但是不少坚强的人还是撑了下来)。
总的来说,当你感到极度的沮丧时,建议去找心理医生“说出来”,那不是你的错,应该去寻找治疗的办法。尽管我认为人虽然没有选择生的自由,但可以有选择死的权力。
活着,去找你爱的人,是个不错的选择。

2010年6月19日13:29 | 5 条评论
分类: 未分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