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2日 的存档
计划分4个部分写这个专题
1、ABO血型系统的发现
2、Rh血型系统和母子溶血
3、血型的遗传
4、血型和性格
除了《血型和性格》可能系伪科学外,1、2、3的内容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可我个人似乎感觉到血型和性格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但目前无法证实这种联系
≈≈≈≈≈≈≈≈
血型(1)——ABO血型系统的发现
人类对血型的认识是由一个个意外死亡引发的,起因是异体间的输血
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在大量解剖活体动物和人类尸体基础上提出了血液在体内的运行方式,阐述了这一完美的循环机制:心脏把经肺脏氧合后的动脉血泵到全身,供机体使用,同时抽入那些氧被机体利用后的静脉血,再泵入肺脏进行氧合,如此反复循环,直至生命结束。可他正式公布自己的发现时,却遭到了教会的顽强反对,称之为“疯子”的“荒谬”学说
宗教可以创立一个神,让你去信仰,但它无法改变生命的运行方式和自然规律,直到上个世纪,宗教不得不退出和科学的抗争,才勉强保留了一些颜面,当然还不得不对曾经犯下的罪行道歉
哈维的这一发现为18世纪末人类尝试输血治疗疾病奠定了基础。但起初的冒险是不顺利的,据称第一例输血治疗疾病是跨种属的,医生将山羊的血输给人,结果病人没一会儿就死了,而且死前还特别痛苦。当时推测异种间的输血是不可行的,可人与人之间的输血结果却令医生困惑:一部分病人输血后血压回升,生命得救了;可另一部分病人输血后病情加重,出现了全身红细胞破坏的反应:血管被破碎的红细胞阻塞,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可见输血治疗在他们身上不起作用,而且会加重病情
到底是什么没有被认识的原因导致了这个现象?一个富有探索精神的奥地利医生卡尔•兰德斯泰纳通过一个并不复杂的人群实验揭示了其中的奥秘
要知道人类的血液基本由红细胞和血清构成。1900年,兰德斯泰纳医生发现甲者的红细胞在乙者血清中,甲者的红细胞会破碎聚集;而丙者的红细胞在乙者的血清中则形态完好。由此推测那些输血后发生严重反应可能是输血人的血液与受血者身体里的血液混合产生了凝结变化(例如甲和乙)
他于是收集了身边22位同事的血液,把他们的血液分离成红细胞和血清,然后观察不同人的红细胞和其他人血清加在一起后的反应,当然这种观察最好在显微镜下进行,肉眼也能看,但不准确。结果发现,有的红细胞和血清滴加后,红细胞完好,而有的却发生破碎、聚集,提示有些人的血液是相“合”的,而有些是相“斥”的
他把不同人的“和”与“斥”列了表,结果显示了这22人的红细胞分为三种类型,他给命了名:A、B、O。于是,人类最常见的血型系统被发现了,但你是否注意,里面少了一个血型,因为兰德斯泰纳医生的实验样本数量太少,只有22个人。他的学生,2年后又把样本数量放大到155人,结果发现了第4大血型:AB型。为什么AB型没有在兰德斯泰纳医生的实验中被发现,是因为遗传的因素,导致AB型血在人群中分布最少(这个我以后的文章会讨论)
兰德斯泰纳因为这个重大发现,于30年后的193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但是他只是观察到血型这一表象。在此基础上,人们对血型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也就是如何去定义一个血型?血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这张图示非常形象,摘自维基百科)
• A型血的人红血球表面有A型抗原;他们的血清含有对抗B型抗原的抗体。因此一个A型的人接受了B型血就会发生严重的溶血反应
• B型血的人跟A型血的人相反,他们红血球表面有B型抗原;血清中含有对抗A型抗原的抗体
• AB型血的人的红血球表面同时有A型及B型抗原;他们的血清没有对抗A型或B型抗原的抗体
• O型血的人红血球表面A或B型抗原都没有。他们的血清对两种抗原都会产生抗体
上面的四句其实我们在初中的生理卫生课上就学过了,还有点印象吧。可这四句却是经典的定义,基于这些规律,人们早期制定出以下输血的原则:
(1) 输同型血是安全的
(2) 因为O型血的红细胞上没有A、B抗原,所以O型人的红细胞可以输注给四种血型的人。但O型的血清里含有抗A、抗B抗体,原则上O型的血清如果进入A、B、AB型人的体内,也会同受血者红细胞上的抗原结合导致溶血反应。所以O型虽为“万能输血者”,但指的是O型人的红细胞而言。所以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病人急需输血,我们又没时间给病人确定血型,就可以直接输O型红细胞
(3) 因为AB型人的血清中没有抗A和抗B抗体,所以AB型的人可以接受四种血型的人的血液。所以AB型人被认为是“万能受血者”,同样,受的也只能是红细胞,A、B、O型人的血清中仍然有对抗AB型人红细胞的抗体
看了以上三条,也许可以认为人们制定的输血原则已经够严格的了。可事实并不如此,仍然有特例发生,比如同血型的人之间输血,却发生了严重的溶血反应,甚至致命,新的问题又摆在医生面前,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的红细胞表面是否还有其它抗原物质构成的血型系统?难道人类不仅仅只存在一个ABO血型系统?我们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
请看下篇——Rh血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