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 的存档

Discovery拍的这部纪录片我是上半年看的,特别喜欢,因为此前我一直对它奇特的筑坝行为非常着迷,这部纪录片回答了我的不少疑问。据说目前海狸的筑坝长度记录是1200米,由此可见坝主的工作量和耐心。上个星期又下载了这部片子的高清版

这部纪录片在我眼里还是一部风光片。小小的海狸把一条小溪变成了池塘,“人”为制造了一个生态环境,使周边许多动物受益,那池塘的景色美极了。片中还记录了这个池塘的四季变化,可见其间凝聚了多少摄制人员的心血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有2个疑问:
1) 这个海狸生活在池塘中,为何称为海狸,不叫河狸?
2) 海狸为什么会筑坝?这种能力是根植于基因里的本能吗?
本能是不需要学习的,它对生存极其重要。比如我们生下来后,就会主动找奶吃,会吸吮和吞咽。而我们另一个重要的能力:语言,就不是本能。如果一个孩子出生后,置于一个没有语言的环境,他是不会自己开发一个语言体系的。人类是目前唯一拥有完善的语言体系的物种,而且我们的脑中还为此配套了一个语言中枢,负责掌管文字的输入以及输出。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果这个系统受损了,就会出现一些与之伴随的奇怪现象:有时候病人可以读出纸上的字,但不知道这些字的意思;有时候知道这些字的意思,却读不出来
回到刚刚的那个问题,海狸的这种本领是本能还是后天学习的?我个人倾向是后天学习的,因为它看上去太高级了。为了解决这个疑问,也许我们可以尝试让一个刚出生的海狸宝宝在脱离它的父母的环境中长大,然后观察它成年后有没有筑坝的能力
如果这种能力是后天学习的,那它一定是一代代的父母传授给他们的孩子的。而那第一只海狸是如何想到筑坝的呢?哎,真的不可思议。最好不要告诉我那是神的旨意 ^_^
自然界里难以想象的事太多了,比如:蜜蜂筑巢、蜘蛛织网、蚂蚁分工,等等等等,精巧的出乎人类的想像,而事实证明这就是本能,而不是依赖后天的学习
人是一个高级的动物,尽管个别器官不一定有其它动物的发达,可我们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大脑,充满了善与恶的冲突。但有一点在人类和动物之间还是相通的,那就是“爱”,比如对“情人”或“子女”的爱,因为“爱”是本能,至少我这么认为
===
优酷的在线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2MzI1MjU2.html
高清的下载地址
http://www.verycd.com/topics/2851180/

2010年10月28日21:33 | 11 条评论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这张照片是我今年夏天去东北丈母娘家用相机翻拍的。其实3年前去的时侯就翻拍了一张,可回家后不小心手一抖,将SD卡格式化了,用了几个软件也没恢复卡上的数据,也就算了,可相当遗憾。所以这次去时,刚一落脚,稍作修整,就翻拍了这幅照片

照片上的人如今都不在世上了。里面我只见过一人,也于10年前去世了
照片大约摄于上个世纪30年代末期的东北。从图中右2那个大男孩的装束中可以看出当时日本殖民的痕迹,一个中国男孩竟着这身打扮
我来介绍一下照片中的人物。其中唯一的坐者是她旁边那个礼帽男的母亲。据说是个非常凶狠的人物,左边的抱孩子的媳妇是经常受她气的。抱小孩的女人是礼帽男的第二任妻子,他的前妻因病去世了。最左边的扎辫子的女孩就是他和前妻的孩子,而他旁边的男孩是他的侄子。照片中的妻子给他生了两个男孩,最右边的和手上抱着的
这位以如今的标准来看也算有一定吸引力的母亲在照这幅相片不久,便因病去世了,而她手上抱着的男孩也随后夭折。据丈母娘说,那个最右边的男孩也参加了母亲的葬礼。葬礼的路上,这孩子还很平静,亲历将他母亲下葬的过程。可回来的路上,他就不干了,哭嚷着要带妈妈回家,不能让妈妈一个人留在地下,那年他大概5岁。这段事应该是片中的礼帽男告诉我丈母娘的,因为我丈母娘后来嫁给了片中最右边的那个男孩
这段凄惨的故事让我想到了《日瓦戈医生》开始时的一幕,不过日瓦戈一点也没哭,只是夜晚隔着玻璃窗静静地看着风雪中母亲的坟地
别看这个男孩小时候不怎么起眼,瞧他15年后变成了这样(所以说男孩小时候长的不好看,别怕)

他继承了母亲的那双眼睛,结果这双眼睛遗传到他的子女,现在从我儿子的眼中也可看到当年太姥姥的痕迹,但儿子的眼睛已不及他的母亲和外公,因为被我的不良基因冲淡了一些

2010年10月26日08:12 | 23 条评论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这些日子
这些日子我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度难以适应,所以博客都不更新了。要不是今天中午发现有人提到我,我还准备继续龟缩下去
其实,有时也写。写过就放那儿,准备第二天贴出来。可第二天读自己昨天写的那玩意儿,实在看不下眼。算了,也就不贴了。原来贴博客也得要勇气和冲动,我真的为我的脸皮感到担忧
原来准备再等一段日子才上班的。没想到发生了意外,那个人获了奖 
上上个周一,也就14天前,获奖后的第3天,导师急着找我,让我赶紧去报到上班。我问:为什么?导师说:有人又“关心”你了。我知道是什么意思,导师怕没有单位敢接受我,最后连工作都没有了。于是我就上班了
一上班,发现我比曾经的我要迟钝不少。很多东西变得陌生,我也不再那么自信。毕竟面对的是人,而不是老鼠。只有一些操作我还没忘,第一天给人抽血、第二天给人气管插管,都一次成功。确实,你就是10年不骑车,10年后给你一辆自行车,你跨上后还是会骑
上班得早起,晚上不敢迟睡,下班还得看书,没有以前自在。可是刚上班的第一天还是让人高兴,刚去没半个小时,就分别有两个陌生的同事把我喊出去要给我介绍对象,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还没老,那场面真让人回味,现在想想都心潮澎湃
前天,我在去南京的路上写了一篇和《老照片》有关的短文,照片拍在70多年前,里面的人都不在世了,不知道我有没有胆量把它贴出来

2010年10月25日19:43 | 12 条评论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别的奖咱没份儿
这个奖终于拿了
原打算不予关注
可还是忍不住
一丝悲哀
一丝喜悦
为他、为他的妻子、为这个国家祈祷
~~~~~~

8:20 Pm 补
下午4点半就待在电脑前刷屏,结果出来后就等着看评论,晚饭的时间都错过了。微波炉热了几个土豆,就着酸奶凑合了。刚刚来了条短信,提醒得喝上一杯。于是就到外面的超市,买了罐啤酒,还给周围的同学买了些饮料,他们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请客,也懒得告诉这喜事

2010年10月8日17:04 | 13 条评论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试管婴儿之父其实是两个男人:爱德华和史岱拖。为什么今年只颁给爱德华,只是因为史岱拖去世了
其中爱德华是试管婴儿(体外受精)这个idea的首创者,承担体外受精部分的工作。史岱拖是著名的妇产科医生,当时的腹腔镜专家,负责通过腹腔镜获取卵子、再将体外结合的受精卵种植于体内的工作
最后史岱拖剖宫产将婴儿取出,爱德华当了助手(其实这个工作只要是个产科执业医生都可进行,但由他俩完成,意义重大)
08年,discovery于试管婴儿诞生30年之际,推出一部纪录片。当时看后,印象深刻,尤其是采访试管婴儿的父母怀念史岱拖医生的场景,真实朴素,都是些最平常的语句,一点儿也不刻意煽情,但催人泪下。看来那些发自内心的真情,是无需通过演技来表现的,这就是纪录片的魅力
优酷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U3MzMyMzY=.html
片中有许多珍贵片段。比较搞的是,爱德华的学生在影片的最后说:

有空的话就在线看看,没空的话就看看我上传的截图
====

2010年10月8日12:30 | 17 条评论
分类: 未分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