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3日 的存档

长到现在,去过2次殡仪馆,都是不得不去,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我能不去就不去。那儿的感觉不好。说实话,我并不很怕死去的人,但看到储存尸体的一个个抽屉似的大冷柜,还有那哭声,还是有点瘆人。
我都想好了,我死后,不要贴什么讣告,不要开什么追悼。简单的安葬就行了,最多旁边有几个亲属,而且不准他们哭号,朋友让不让参加?那就给几个名额吧,也要看什么样的朋友了。我的骨灰要埋在一个树下,不要有任何标识,硬要告诉别人这儿埋着一个人,旁边可以有野花野草,也可以有池塘小鸭,总之,千万不要刻意,因为我对这个世界而言,微不足道。
说点正经的,谈离别。
我有个朋友叫D小川,比我大11岁,属兔的。我认识他2年后,他就死了,他死的时侯比我现在还小一岁,35岁,那年也是我的本命年。
他的人生的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床上渡过,因为他除了头,其他部位都不能动。他可以和你说话、谈笑、争吵。因为在他年少时,得了一种罕见病,脊髓里长了一个肿瘤,尽管是良性的,但长的位置特殊,在脊髓上,脊髓又在密闭的椎管里,于是肿瘤带来了严重的压迫症状,父亲带他辗转各地寻医,开过一次刀,想切除肿瘤,缓解压迫,可没成功,最终截瘫,卧床不起,唯一可以支配的只剩下面部的肌肉,当然,身体内脏器官的运作还是基本正常的。
我认识他,也属偶然,因为他家离我的医院很近,不到5分钟的路。有一次,是夏天,他持续发热,因为去医院看病不便,他家通过有关部分找到医院,看是否能派医生上门,于是我就和一个护士去了,当然我一般不给成人看病,这次去的任务就是先给他采点血,初步查一下发热的原因。
第一次来到他家时,那场面还是让我震撼的。一楼的一个小房间,一张铁床上睡着一个人,尽管身上盖着薄薄的被单,但还是容易发现头部和躯干不成比例,头显得很大,因为躯干长期的不运动,已经萎缩了,四肢基本是皮包骨头。几天的发热让他很疲惫,脸色不好看,但眼睛还是有神,我和他交流了几句,一说话,就发现他是个聪明、乐观的人。他退休的父亲也来到了房间,身体高大,但似乎行动也不很利索,一听口音,发现原来是老乡,多聊了几句。
当时小川的身旁有两个朋友在陪他,像他这样,没有人持续的照顾,2、3天都活不下去。父亲的年纪大了,只有靠这些朋友的义务工作。他们排了一个班,白天晚上轮流过来,尤其是夜班非常重要。没想到,过了几天,我也加入了排班,而且多为夜班。因为我离的最近。周末、节假日的时侯大家会一起聚在那个小屋,我们来自不同的行业,男男女女,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还是真有点意思的。
不知道这儿有几位看过前几年的那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西班牙影片《深海长眠》,说的是一位在海边跳水时发生意外的帅男多年卧床后坚持不懈的想通过司法渠道获得安乐死权利的故事。我看了两遍,尽管电影的情节性不强,但那些截瘫者卧床的画面,拍得很逼真,我太熟悉了,没有长期和截瘫患者呆在一起的人是体会不出来的。其中有个场面,卧床男梦中爬起床,站了起来,推开窗户,跳了出去,然后自由的飞翔,耳边想起呼呼的风声,最后好像还在海边亲吻了那个准备帮助他的患了阿兹海默病的挺有魅力的女律师,当时我就被感动了,我觉得那肯定是每一个截瘫者的梦啊。如果我是一个截瘫者,我愿意永远沉浸在这个梦中,不想醒来。男主演贾维尔.巴登,整部电影基本是演床戏,除了在那个梦中站了起来,他08年因《老无所依》获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
由于没有肢体语言,小川的面部表情很丰富,眼睛特有神,十几岁的照片显示他曾经是个很帅的小伙。他所有的生活必须有人帮他,洗脸、刷牙、喝水、吃饭。我的任务就是,除了我上夜班的每天晚上在他家,陪他聊天,处理信件,记录口述,喂他吃根香蕉或喝杯牛奶,临走时还给他换个尿壶,盖好被子,再帮他拨个远方的电话,放在他的耳边,关上灯,我就走人。要记住,这几乎是那2年的每天晚上我要做的事。有空时,白天也去,呆晚了,就在他家吃饭,一点也不拘谨。
其实,我还有个有趣的任务。冬天,他一个人很冷,那时侯他房间的空调还是个单冷的窗机,所以晚上得用电热毯。可是电热毯开长了,就觉得烤的慌,于是小川的头顶上有个小铁架,上面拴着一根绳,绳上吊着一个哨,有个朋友给他做了个声控开关,一吹哨,就能触动开关。天冷的晚上,我要离开时,一定得帮他调整好那个哨和他嘴之间的距离,让他能够先通过嘴吹气把哨吹晃起来,然后用嘴叼住它。这样,他感觉热了或冷了,就吹哨启动开关。
小川就是这样,不能离开别人,但他不仅仅是一个只需要被照顾的人。他也想做点事情。记得刚认识的一天,在他家翻影集,看到一个人和他的合影,很眼熟,原来的白岩松。那时候的白还很年轻。我就问这怎么回事?
原来他卧床的十几年间,实在没事可干,甚至自己一个人连书都读不了。但身边总有人帮助,一些年轻人会定期的到他身边帮他读书,加上他很聪明,知识也很丰富,他们经审批成立了一个团体,叫“小川热线”。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书刊和报纸的在宣传中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当时的《知音》杂志的记者得知此事,专门写了报道,于是全国的电话不断。打电话的除了表示对这位身残志坚的年轻人表示钦佩外,也有不少是身处困境中的想寻求帮助的人。但我想,小川的困境是他们无法比及的。小川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每天陪他们聊,不论白天晚上。最后甚至有不少从远处赶来拜访的。白岩松当时主持央视早上7点的东方时空节目,东方时空有个每天都很吸引人的人物专栏,叫东方之子。得知这么个人后,白就专程来小川家采访,小川也上了东方之子。感觉那是他最荣耀的时刻。
由于我不间断的照顾他,他的家人和他也非常感激我,其实对我个人而言,这真的没有什么,我的付出是不图回报的。但他家人还是背着我写了几封信给我的医院和卫生局,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对我的感谢。因此,我又被赋予很多荣誉,其实我根本就不在乎,我又不是某个组织的成员,要它没用。
98年的时侯,小川频繁的出现肺部感染,咳嗽、发热,这是一个长期卧床的最常见的并发症:坠积性肺炎。他没有工作,没有医疗保险,虽然身上有很多荣誉,但这时候有关部们却不愿帮忙,给他提供免费的治疗。我就从科室给他拿药,在家里给他打针吊水,拍背吸痰,也总能把病情控制住,但我感觉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抵抗感染的能力越来越低,我一个人弄不了。他需要有专业的护理和治疗才能继续活下去,他家人和我也把这个情况想有关部门反应,但总是推诿。终于有一天,发热控制不住,不能进食,全身水肿,当晚就送到我们医院,那时我也在场,看到了他绝望的眼神。那天,小川离开了那张他躺了十几年的床,再也没能回家。
我们医院提供了免费的治疗,但他的肾功能很差,感染严重,渐渐昏迷,终于在一个中午离去,断气的时侯似乎也没什么痛苦,因为此前已经昏迷了几天。我和很多朋友都在场,我没有流泪,觉得他,活的太辛苦了,走吧,走吧。
当然开了追悼会,然后火化,部分骨灰撒入长江,其中一些葬在离家不远的山上。没有凸起的土堆和墓碑,在紧邻的石块上,有个朋友刻了4个字。其实我个人并不赞同把名字刻在石头上,那我就当这个石头上的“小川”是一条永不停息的小河吧。

那是去年清明后的第二天,我和妻、儿遛到那儿,一起去看了看他,发现那儿有束刚刚放上的野花。
斯人已逝,身边的朋友还时常聚聚。我有空还会去他家转转,陪老头说说话。他爸爸退休前是我们日报社的高级编辑,文字很好,也很钻研书画。据称曾受过我们共同的老乡,一代草圣——林散之多次的指点。现在,他送我的一副字:“山林满生气”, 还挂在我的书房。多年前的春节,因为是鸡年,我去他家,他爸已老态龙钟,因中风,手已无力,口齿不清,但还执意提笔送我4字:“闻鸡起舞”,希望我用功读书。
每次走进那熟悉的房间,看到那张床和墙上的照片,我就能想起这床上躺着的那个人、那些夜晚和那曾经回荡的欢笑。

2010年8月13日13:57 | 13 条评论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我的晚餐
没有碗
没有油
没有盐
没有蔬菜
没有人陪我
只有微波炉转的
大米粥和土豆

偶尔会添根玉米
偶尔会爬出一条小虫
告诉我
小心
别煮了我
我可不想当你今晚的肉

算了吧
不好意思
打扰你了
走吧
虽然我们喜欢共同的食物
但我俩实力差距太大
你当不了钉子户
瞧你那样儿
一看就不可口

2010年8月13日12:21 | 10 条评论
分类: 未分类
标签: